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胡宗南:你们笑话我是草包,那请问,全世界有几个人打得过彭德怀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6:22 点击次数:53
在战争岁月里,出现了许多热爱国家的将领,在毛主席的指引下,他们齐心协力,一块儿让祖国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。
共产党对国家的巨大贡献不容忽视,当然,国民党里也有许多出色的将领,他们同样为我们的国家献出了自己的力量。
很多人觉得国民党就像是“捣乱分子”,老是妨碍我们国家统一,不过话说回来,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国民党里也有不少出色的将领,他们是真真切切地为咱们国家出过力的。
胡宗南是备受蒋介石赏识的一员大将,不过呢,他打的胜仗并不多,特别是在和彭德怀彭老总交手时,经常吃亏。
就是因为这事儿,胡宗南落了个“草包”的外号,回到台北后还总被人拿来当笑话讲。不过对于别人的嘲笑,胡宗南却毫不在意,他反驳说:“你们中有谁能打赢彭德怀呢?”
胡宗南到底是不是个“无能之辈”?他和彭老总之间又有啥过节呢?说起胡宗南,很多人可能会问,他是不是真的像传说的那样不堪一击?而提到他和彭老总的关系,更是让人好奇,两人之间究竟有何纠葛?其实,历史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,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。胡宗南和彭老总,作为曾经的对手,他们的交集和冲突,无疑是那段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至于他们之间的具体纠葛,还需要我们深入历史,去寻找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真相。
«——【·掉入陷阱对战失败·】——»
胡宗南和彭老总初次交锋是在红军走完长征路以后。那时候,红军战士们都已经累得不行,心里头只想歇歇,压根不想再打仗了。
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,胡宗南带着他的部队向红军发起了突袭。不少人心里直嘀咕,红军眼下的状况,跟胡宗南硬碰硬可不是明智之举啊。
有些将领觉得,胡宗南手里还是有点本事的,要是这时候跟他干仗,红军可能会吃亏。总而言之,大多数人都觉得,现在跟胡宗南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。
有个人很特别,那就是彭老总。当大家都不想和胡宗南打的时候,彭老总却站了出来,他说,咱们还没动手呢,就先被敌人给吓住了,这可怎么成?
我真想看看胡宗南到底有啥了不起的本事,对于他这次发动的进攻,中央也开会商量了一下。
计划都安排妥当后,毛主席决定让彭老总来指挥这场战役。有了毛主席的这个决定,那些原本反对开战的人也只能闭嘴了。
于是,彭老总与胡宗南的首次交锋拉开了序幕。在彭老总眼里,胡宗南并不算是特别难缠的对手,甚至可以说,彭老总对胡宗南有些不以为然。
所以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,彭老总就使了点小计谋,他故意让胡宗南看到些破绽,好让他上钩。彭老总指挥军队假装露出些软肋,还特地把行踪给透露了出去。
不过,当胡宗南察觉到红军的疏漏时,他并未急躁进攻,而是表现得十分沉稳,始终紧紧尾随红军。见胡宗南并未落入圈套,彭老总也意识到自己对敌人太过轻视了。
他认真对待起了这个对手,彭老总便想着要重新规划一下怎么跟胡宗南打。熬了一宿琢磨后,彭老总拍板,还是采用红军最拿手的那套打法去迎战胡宗南。
红军最拿手的打仗方法,就是跟敌人耗时间,慢慢削弱他们的力量。这不,胡宗南这次真的中招了。经过连续好几天的苦战,国民党军队的力量被彻底拖垮了。
很多战士都已经累得不行了,这时候,彭老总使出了另一招,叫做“以逸待劳”。
彭老总巧妙安排红军藏在胡宗南必经之路的隐蔽处。那帮累得不行的国民党兵,压根儿没料到红军会在这儿守株待兔,结果一头栽进了红军设下的圈套。接下来,彭老总指挥的红军和胡宗南带领的国民党军,乒乒乓乓地打了整整两天。
结果,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部队被彭老总打得落花流水,损失了两个团外加一个旅,这场胡宗南和彭老总之间的首次交锋,就这样以胡宗南的落败告终。
«——【·游击战略取得胜利·】——»
胡宗南攻占延安不久后,他和彭老总的第二次对决就上演了。这次还是毛主席直接拍板,让彭老总去跟胡宗南较量。
得提一提,那会儿胡宗南带着二十万大军压境,反观彭老总这边,兵力才三万,这差距实在太大,很多人都觉得彭老总这回肯定是凶多吉少,赢面几乎为零。
但彭老总给我们上了一课,教我们懂得了怎样用小力量战胜大力量。看到敌人那么多,彭老总没硬碰硬,而是用了游击战,不停地骚扰胡宗南的冲锋队伍。
在红军的持续攻打下,胡宗南的突击队伍被打垮了。彭老总灵活运用游击战术,不停地削弱国民党军的实力。
彭德怀将军率领三万人的西北野战军,与胡宗南部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。这场战役从1947年春天一直持续到年底,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段重要篇章。说起这场战役的缘起,其实当初胡宗南能够顺利占领延安,这背后也有毛主席的深远计策在起作用。当时,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,毛主席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战略决策。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,更彰显了以弱胜强的智慧与勇气。在撤离延安后,按照毛主席的“蘑菇战术”部署,西北野战军以少胜多,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巧妙周旋。通过不断地调动敌人,让胡宗南部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,从而有效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,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可以说,这场战役的胜利,正是毛主席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。而彭老总作为前线指挥官,更是将这一战略思想发挥到了极致,以三万人之众,与胡宗南部展开了长达一年的激烈较量。
胡宗南的大军一路开到延安后,彭老总就故意装败,带着队伍撤了。接着,彭老总指挥部队在青化砭那里,给胡宗南的军队来了个突然袭击。
只用了短短两小时,彭老总就成功干掉了胡宗南部队的三千多号人。接着,他又灵活采取了游击战术,跟胡宗南在羊马河、蟠龙镇这些地儿,来来回回打了好几仗。
在这几场战斗中,胡宗南每次都打了败仗。彭老总用的游击战术,把胡宗南的部队折腾得精疲力尽,而且把他们的军心都给搞散了,士气也变得非常低落。
彭老总瞅准胡宗南力量不行了,就主动发起攻击,胡宗南呢,只能被逼着防守。不过那时候,咱们军队的装备可比不上国民党军队的那么好。
正因为具备了那个有利条件,胡宗南才没在那场战役里输得一塌糊涂。之后,胡宗南为了抢占中原,就从陕北抽调了一部分军队走。
胡宗南把手头剩下的军队散开,重点防守在宜川、延安、洛川这些地方,他打算搞个“三面盯防”的战术,目的是想拦住西北野战军往南边去。不过,这一招被彭老总一眼就看穿了。
胡宗南对延安那是格外看重,他在延安部署的兵力,比其他两个城市都要多出不少,而且延安的防御设施,也是更为坚固,比其他两城强上许多。
所以,彭老总打算从宜川这块地方打开缺口,宜川的位置实在太关键了。彭老总心里盘算着,一旦他们对宜川发起攻击,胡宗南必然会派军队前来增援。
而且宜川境内流淌着黄河,敌人到时候肯定会想,咱们已经退到绝境,无路可走了,肯定会紧追不舍。但我军其实早就打算好了,要强行渡过黄河。
胡宗南那边呢,他一直琢磨着彭老总可能会去打延安,但其实彭老总压根儿就没把攻打延安当成首要任务。彭老总对胡宗南可能的每一步行动都进行了深入分析,就连胡宗南要是去支援宜川,可能会选择哪条路线,他都给琢磨透了。
经过一番深入琢磨,彭老总觉得胡宗南大概率会选择大路去增援宜川。不过,彭老总心里也打着鼓,胡宗南手下有个叫刘戡的,这人脑瓜子灵光,说不定会给胡宗南出主意,让他走小路呢。
彭老总对胡宗南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,知道他是个倔脾气,根本不听手下人的劝。所以,彭老总干脆做主,把大批精锐兵力都安排在了大道上。
把计划安排妥当后,彭老总就动手打宜川了。宜川那边守城的将领是个胆小鬼,战斗刚一打响,他就急着向胡宗南喊救命了。
胡宗南一收到消息,就立刻让刘戡去帮忙。刘戡对大路很了解,他担心我军会在半道上偷袭,所以赶紧给胡宗南发电,说要改走小路。
正如彭老总预料的那样,胡宗南看了刘戡的电报后,气得不打一处来,直接命令刘戡走大路。
刘戡没办法,只能按命令行事,结果国民党部队就被我军给围住了。尽管国民党那边来支援的部队人数快三万了,装备也挺好,但我军还是在短短两天里,把他们全给打败了。
消灭掉胡宗南的增援队伍后,咱们部队就能安心地向宜川发起进攻了。没花上两天工夫,城里的敌人就被咱们打得一个不剩。
这次战斗中,咱们部队成功干掉了国民党差不多三万人,赢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。
胡宗南这回栽了大跟头,蒋介石气得不轻,还有挺多人喊着要狠狠处罚他。话说回来,胡宗南在彭老总面前,到底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呢?
确实有过那么一回。
«——【·两相夹击包围我军·】——»
那时候,彭老总带着大军一路凯歌,成功地把宜川给夺了回来。胡宗南带着的国民党军队呢,被打得节节败退,一直跑到了洛川。彭老总一看这形势,心里就有了主意,打算趁着这股子胜利劲儿,直接把洛川也给端了。
可谁承想,彭老总的这步棋,竟被胡宗南给提前看穿了。胡宗南心里跟明镜似的,清楚彭老总肯定会带着队伍往洛川赶。
彭老总带着部队首先冲进了河谷地带,把国民党军队逃跑的西兰公路给拦腰截断了。为了保险起见,他又安排了一部分兵力去守住宝鸡,因为那里是胡宗南能跑的最后一条路了。
但彭老总一门心思全放在乘胜直取上,压根儿没意识到自己已深入敌后,而且后援不足,这就让胡宗南找到了偷袭的机会。
胡宗南瞅准时机,把手下的兵马一分为二,赶去帮宝鸡那边。他这一支援,可把彭老总急坏了,感觉形势不妙,心里琢磨着得赶紧带着大军撤走。
但在往回撤的时候,咱们队伍半道上就撞上了国民党军队的两面夹攻,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跟他们干了一仗。这一仗下来,咱们损失了不少兄弟。紧接着,国民党军队又把我们给团团围住了,那时候的情况真是万分火急。
多亏了其他部队的支援,我军才从胡宗南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。这次吃了大亏后,彭老总深刻反思,决定在战场上要更加小心,再三谨慎行事。
胡宗南因为这次让彭老总栽了跟头,就开始到处炫耀,甚至还把自己的“西北王”称号又给翻了出来。
但那时候,共产党赢得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,国民党注定要失败。虽然彭老总之前在和胡宗南的对战中吃了瘪,不过后来在扶眉战役中,胡宗南的主力军被我们全部消灭掉了。
胡宗南没得选,只能跟着蒋介石逃到台湾。到了台湾后,蒋介石还是不死心,老想着再跟大陆较劲。
蒋介石又一次让胡宗南出马,可没想到,在大陈岛那一仗,胡宗南打了败仗回来,这让蒋介石的最后一丝指望也落空了。
多次的挫败让胡宗南心里充满了愧疚,实在没脸再去见蒋介石,只好主动承担责任辞去职务,最终落得个被人私下称为“无能之辈”的结果。
那么,为啥蒋介石会特别看重胡宗南呢?
«——【·雪中送炭得到重视·】——»
胡宗南家里头穷得叮当响,经常连顿饱饭都吃不上。可他爸妈却咬紧了牙关,非要供他上学不可,哪怕自己穿得破破烂烂,吃得也是清汤寡水。
他们盼着儿子将来能有出息,让家里不再这么穷。可眼下的困境,光靠读书还是解决不了。
胡宗南上学的那些年,家里头一直穷得叮当响。等上了中学,家里头实在是没钱再供他念书了,没办法,胡宗南只能打包行李回家。
回到家后,胡宗南可没闲着,由于他念过书,有文化,就直接去村里的学校当了个教书先生,教起了小学生。
胡宗南可不想一直被困在这小范围里,他心里总琢磨着去外面闯闯,见见更大的世面。到了二十六岁那年,胡宗南的工作有了新变化。
他原本打算争取当校长,可最后没能成功。就在这时,他爸妈居然让他跟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姑娘成亲。
工作不顺心,再加上对家里给安排的婚姻很不满意,胡宗南一怒之下就离家出走了,直接去了上海。
上海对胡宗南来说是个命运大变样的地方。在那里,他碰到了一个叫王亚樵的人。王亚樵给他出了主意,还帮了他一把,最后胡宗南成功考进了黄埔军校,成了一期学员。
胡宗南从黄埔军校学成出来后,接连打了不少仗。在这些战斗中,他把自己的军事本事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以前啊,胡宗南用了个挺狠的招儿,他放火烧,结果就用了一个团的兵力,就把孙传芳的一个很厉害的师给打垮了。
这次战斗让胡宗南在军队里一下子火了起来,连蒋介石都对他刮目相看。不过呢,那时候的胡宗南还没被蒋介石提拔到重要位置。
胡宗南能得到蒋介石的赏识,全靠他那次及时的帮忙。那时候,蒋介石碰上了个大麻烦,汪精卫那帮人正逼着他下台呢。
这时候,胡宗南带着黄埔军校的一帮学生来挺蒋介石,就是因为他这次出手相助,蒋介石对他印象深刻,后来还提拔了他。
胡宗南仕途顺畅,一步步高升,他先是当上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陆军的一级上将,后来又成了国民党“五大”的中央监察委员,并且还兼任了国民党“军统局”的副局长职位。
胡宗南,一个打过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,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。从某个角度看,他在抗战那会儿,确实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本领和组织才干。
胡宗南一路走来,挑起了不少重担,指挥了好几场大战小仗,在国民党抗日那会儿,他确实出了不少力。而且,在军队里头,他也算是小有名气,挺受人尊敬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胡宗南一直站在蒋介石那边,帮着维持他的反动政权,还主动掺和到打压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反对势力的活动中去。
他的所作所为跟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和老百姓的期望完全相反,给咱们国家惹来了大麻烦,让大家遭了不少罪。
总的来讲,胡宗南这人历史背景挺复杂。虽说他在一些事情上展现了点本事,也做了点贡献,但他搞的那些反动政策,还有干的残忍事儿,实在没法让人视而不见或者原谅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